入伏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冬病夏治的养生大军。很多人体验了三伏贴、穴位敷贴、艾灸等中医(中医体质)疗法,今天为大家来介绍另一种冬病夏治的好方法——火龙灸!火龙灸又称“督脉灸”,是我国针灸医家从传统和民间疗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灸疗方法,又被称为“灸中之皇”,或“长蛇灸”,起自颈椎止于骶尾。主要通过在人体督脉上施以中药和隔灸,发挥了经络、腧穴、艾灸、药物及发泡的综合作用,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平衡阴阳,从而提高(如何提高性功能)肌体的抗病能力。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火龙灸的施灸部位主要选取督脉和膀胱经。督脉位于人体后背正中线,是全身阳气集聚和运行的通道,为人体“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充足的阳气是人体抗御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的必要条件;
膀胱经上分布的各个背俞穴是中医治疗相应脏腑病症的重要穴位,可补养五脏六腑。比如:通过火龙灸在肺俞穴施灸,可应对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在心俞穴施灸,可应对心血管疾病;在肾俞穴施灸,可应对肾病、骨病等。
火龙灸铺灸面广,刺激部位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可将多经多穴组合应用,加上经络、穴位和生姜艾绒等药物的作用,集穴位、经络、艾灸、药物为一体,具有“因病而治”、“因人而治”的特点。夏天体验一把火龙灸,通过经络加温给药的方式以打通督脉,提升人体阳气,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因此,火龙灸堪称“养生保健第一灸”。
温:以火攻”邪“,祛寒散滞,促进血液循环;
通:通经活络,打通经络;
调:平衡脏腑气机,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暖宫调经;
补:扶正去邪,补益阳气,激活免疫。
火龙灸主要适用于与督脉、脊柱相关性疾病,以及因阳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风湿、消化、呼吸、内分泌、妇科、生殖、泌尿等各系统疾病,如:
慢性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慢性神经内科疾病:脑血管病(脑卒中及其后遗症);
其他慢性虚寒性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等;
亚健康调养:阳虚(肾阳虚)体质、睡眠障碍等。
对热敏感度不高者;
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俯卧位者;
对药物过敏者;
皮肤(皮肤干燥怎么办)有破损、感染或严重水肿者;
极度疲劳、空腹或饱餐、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者;
妊娠期、月经(月经不调)期及经后3天内;
传染病、高热、胸廓畸形;
根据医嘱不适合使用本产品的人群。
施灸部位和所用药物的选择以及操作的火候、手法、时间等,都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议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辨证施灸。
灸后注意事项
灸后要多喝温水,注意休息,避免着凉;
勿食冷饮,从冰箱拿出的水果、食物等需放置常温后再食用;
清淡饮食,勿食肥甘厚腻之品;
灸后若起水泡,需及时请医生处理,保持皮肤(皮肤过敏)干燥卫生。